2020年1月28日,接到《集团防控新冠肺炎延期开学远程教学工作应急预案》后,第一时间在课程建设小组微信群内发布了相关消息,马上针对网课教学相关要求确定要使用的网上教学平台,之后两周反复研究探讨前几周的教学内容、教学形式,从内容选取到PPT制作到辅助视频、音频等补充材料的上传都努力做到精益求精,并对有可能出现的网络堵塞等问题提前找学生进行演练,提出通过QQ群直播和腾讯课堂等解决方案,有效保证教学效果。
正式开始网上授课后,我主要采用的是腾讯课堂(PPT同步讲解知识点、及时互动)+职教云(签到、讨论、头脑风暴、问卷、作业、考试)+QQ群(及时发布课程信息和督促学习、征求反馈意见)三位一体授课形式,利用各自的优势最大程度地还原学生真实上课感受,让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学有所获。课下利用职教云数据分析工具查找问题和不足,及时调整下次课内容及形式。
疫情来袭,神州闭户,网络成为了我们与学生沟通的桥梁。面对着全新的教学形态,我们直面挑战,沉下心摸索尝试,形成了目前与学生隔空交流、良性互动的学习状态。
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。在5周的在线课程教学中我仔细研究课程性质及单元知识特点,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各种功能,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。《现代礼仪》课程中我根据每节课不同内容设计了丰富的课堂活动,包括讨论、抢答、头脑风暴、课堂小测验、qq群现场演示等内容,侧重教学互动,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展示的机会,形成课堂参与意识,做到了每一项活动形成一个燃爆点,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。
课程性质不同,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区别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:“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、唤醒和鼓舞。”传统文化博大精深,我在《中国文化精粹》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文化自信意识的培养,采取qq群知识点直播的教学方式,通过设置讨论问题、中西文化对比,推动学生主动探寻、分析本民族文化的优长之处,引导学生循序渐进、逐渐深入,进而产生兴趣,升腾起文化自豪感。在《应用写作》教学中,我采取QQ群引导+重点章节直播+职教云文本练习+MOOC集团答疑的方式,跨越了网络课堂空间、时间限制,对学生进行全方位、全时间指导,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。
现在的大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,对于传统枯燥乏味的“说教”难以接受。因此在线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改变,从学生角度考虑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传输方式。在与学生沟通中我抹去年龄代沟,以学生喜欢的明星举例示范,配合课程需求下载使用流行APP,多多使用学生喜欢的“网络语言”,提出的问题要做到既能促进思考又要让学生会心一笑。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感,老师的形象也生动起来。
在网络平台,我们隔空守望,不断地尝试调整,只为了学生一句“我明白了”。在这特殊时期,即使面对屏幕教育的初心依旧,这就是身为教师的使命感吧。
网络授课,变的是地点和形式,不变的是教育的本质----和学生一起成长!
每节云课堂,都精心安排了课前任务、课中互动、课后作业。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激发,因为不预习就不能在课堂互动中抢占先机,不完成作业就无法提高自己的云课堂积分。
每次开启腾讯分享屏幕直播时,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进入课堂,在抢答中比拼手速和网速,用小测试来检验自己是否记住了知识点,在讨论中相互点赞,在头脑风暴中发表不同意见,当然,也会在连麦作答中紧张和羞涩。
签到的时间先后,教学文件的观看进度,作业提交批改情况,各种互动中的得分情况,本节课的课堂表现得分等一目了然。大数据的客观展示,使每名同学都奋勇争先,不会落下任何一个得分环节。
抗疫宣传片、新冠病毒防治小常识、权威媒体的新闻报道等,都是课程思政的好素材。经过这次疫情的大考,相信一个个懂得思考、懂得珍惜、懂得感恩的同学们,会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出现在校园的春光里。
为严控新冠疫情,我积极落实集团开展的网络平台授课,现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大家分享。
我以《工程制图与识图》为例,将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:
在课程开始之前,提前一天在平台上发布通知,预告本周课程的内容。
1.设计一个活动。检查学生对上次课程的学习,再讲解概括。时长10-15分钟。
2.专业技能训练。布置1个识图任务,让学生进行识读,时长10-15分钟。使用腾讯会议,对图纸进行讲解,学生边听边修改,最后上传成果。时长40-50分钟。
3.理论知识学习。通过作业的形式,结合课件、电子教材对新内容进行学习,再讲解说明。时长10-15分钟。
课程结束后在平台上发布本次课程教学内容总结,学生签到、测试、作业的情况通报。